本发明涉及一种凝胶,特别是涉及一种含辣素官能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凝胶是由化学或物理作用力形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胶,特别是涉及一种含辣素官能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凝胶是由化学或物理作用力形成的亲水性三维网络聚合物,含强亲水性基团,能在水中溶胀却不溶于水,具有高吸水性以及很强的保水性。近10年来,凝胶已慢慢地发展成为一种大范围的应用于医学、药学、农业、生物工程和石油开采等领域的高新材料。特别是聚丙烯酰胺(PAM)凝胶在油田堵水中的应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可。这是由于PAM大分子链上含有比较活泼的侧基(酰胺基),使它不但可以进行许多种化学反应(水解、羟甲基化、硫化、交联等),而且可与许多能形成氢键的物质有很好的亲和性,因此PAM凝胶大范围的使用在油井堵水,但是由于它主要靠氢键吸附在地层表面上,还存在着吸附强度弱,耐水冲刷力差、耐温差、有效期短等缺点,使得PAM凝胶的化学调剖堵水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出于这种原因,需要开发强度、耐温性与缓膨性更好的改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来替代PAM凝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辣素官能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现存技术的上述需求。
上述含辣素官能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使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的乙醇溶液与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在K2S2O8的引发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凝胶;所述的反应物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3.5~100,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120℃,反应时间为0.5~7小时。
本发明的凝胶在聚合物侧链上带有刚性的苯环结构且具有较大的网孔结构,从而使其具良好的耐热性,较高的溶胀度,吸水速率也较快,具备比较好的保水性能。
将N-(4-羟基-3-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HMBA)与丙烯酰胺按摩尔比为1∶13.5的比例分别配成乙醇溶液和水溶液,将HMBA的乙醇溶液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的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至70℃,待HMBA完全溶解后,分别用两个滴液漏斗同时向烧瓶中滴加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和含0.1~0.2g K2S2O8引发剂的水溶液,滴毕保持此温度继续反应1小时,即可得到透明的含辣素官能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所得产物的红外光谱证明了该凝胶聚合物分子中同时存在着HMBA的结构单元和酰胺的结构单元。
将本实施例中的N-(4-羟基-3-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替换为N-(4-羟基-3-氯-苄基)-丙烯酰胺、N-(4-羟基-3-溴-苄基)-丙烯酰胺、N-(4-羟基-3-氟-苄基)-丙烯酰胺、N-(4-羟基-3-甲硫基-苄基)-丙烯酰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N-(3,4-二乙氧基苯基)-丙烯酰胺、N-(3,4-二羟苯基)-丙烯酰胺、N-(4-巯基-3-氯-苄基)-丙烯酰胺、N-(4-巯基-3-溴-苄基)-丙烯酰胺、N-(4-巯基-3-氟-苄基)-丙烯酰胺、N-(4-巯基-3-甲硫基-苄基)-丙烯酰胺或N-(4-巯基-3-乙硫基-苄基)-丙烯酰胺,按上述实验方法一样能得到含不同苯环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将本实施例中的丙烯酰胺替换为甲基丙烯酰胺,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同样能够获得含苯环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物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3.5~100,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120℃,反应时间为0.5~7小时,得到的凝胶性能和效果类似。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辣素官能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使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的乙醇溶液与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在K2S2O8的引发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凝胶;所述的反应物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3.5~100,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120℃,反应时间为0.5~7小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为N-(4-羟基-3-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N-(4-羟基-3-氯-苄基)-丙烯酰胺、N-(4-羟基-3-溴-苄基)-丙烯酰胺、N-(4-羟基-3-氟-苄基)-丙烯酰胺、N-(4-羟基-3-甲硫基-苄基)-丙烯酰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N-(3,4-二乙氧基苯基)-丙烯酰胺、N-(3,4-二羟苯基)-丙烯酰胺、N-(4-巯基-3-氯-苄基)-丙烯酰胺、N-(4-巯基-3-溴-苄基)-丙烯酰胺、N-(4-巯基-3-氟-苄基)-丙烯酰胺、N-(4-巯基-3-甲硫基-苄基)-丙烯酰胺或N-(4-巯基-3-乙硫基-苄基)-丙烯酰胺。
一种含辣素官能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时,使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的乙醇溶液与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在K
发明者于良民, 李霞, 李昌诚, 董磊, 姜晓辉, 徐焕志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CRISPR-Cas系统 2.基因编辑 3.基因修复 4.天然产物合成 5.单分子技术开发与应用
1.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环境纳米材料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染物的催化氧化 3.低温等离子体 4.吸脱附等控制技术
1.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技术 2.微孔及过滤材料 3.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基于电泳分离CaClsub2/sub的温度可控的胶结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Stains-All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磷酸化蛋白质染色检测中的应用的制作的过程
一种sds-page考马斯亮蓝r250快速染色液及染色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